王昭君墓,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,北至呼和浩特市九公里,南距和林格尔县37公里。这里地处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南麓,是广阔的土默特平原,这里历史上称作敕勒川,是北魏民歌《敕勒歌》所描绘的地方。
王昭君墓位置图
在这一片辽阔的原野上,突兀地矗立着一座古墓,它就是闻名海内的汉明妃王昭君墓。据考古调查资料观察,昭君墓,覆斗式,高约33米,占地面积1.3万平方米。据《归绥县志》一书中说:“昭君墓,高二十丈,阔五十亩?!闭庖患窃厮得鞯笔鼻嘹1认衷诨垢咚?。是西汉时期,夯筑而成。当地蒙古族人民把它称为“特木儿乌尔虎”,汉语意为“铁垒”。在历代文献中亦称作“青冢”。据调查在内蒙古、山西等地区,昭君墓多达十余处。在各地昭君墓中,尤以青冢影响最大。青冢的得名,据说是因每年凉秋九月,塞外各地青草都已枯黄,惟独昭君墓上的草仍保持青绿,因此人们称它为“青?!薄>荨洞笸尽芳窃兀骸叭萁园祝┐粟#ㄇ嘹#┎萸?,故名?!倍杂谡庵肿匀幌窒螅苏畔辔摹度奔托小方馐退担骸叭獾囟喟咨?,空气映之,凡山林村阜,无不黛色横空,若泼浓墨。故山曰大青山,河曰大黑河。而“青冢拥黛”也成为呼和浩特市的八景之一。
一、昭君墓的传说
有关王昭君墓的民间传说故事流传千古,内容丰富多样。这里重点介绍有关呼和浩特王昭君墓的来源。一种说:昭君奉玉帝之命,要回天宫去了。临走那天,昭君一步一回头,慢慢上升,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,急忙铲土搭土台,要拉住昭君。昭君往上升,土台往上长。突然半天里一声巨响,掠过一片红光,昭君不见了,留下这座山一样高的土台就是青冢。另一种说:昭君死后,四面八方的匈奴人用袍襟掬土堆成了青冢。岁月悠悠,人们不断把土堆到青冢上,青冢就越来越高了。还有的说:昭君青冢经历二千年风吹雨打,洪水冲刷,冢土不但不见减少,而是不断增高,这是昭君的神力。
昭君墓依山傍水,景色宜人,加以晨曦与晚霞的不同映照,所以民间还有昭君墓一日三变之说;“晨如峰,午如钟,酉如枞。即早晨望去犹如高耸的山峰,中午望去象个倒扣的大钟,傍晚望去象美丽的鸡枞。
二、昭君墓的文献记载
关于青冢的记载,始见于盛唐时期诗人李白、杜莆、白居易等人的诗词中,如李白《王昭君》:“汉家秦地月,流影照明妃。一上玉关道,天涯去不归。汉月还从东海出,明妃西嫁无来日。燕支长寒雪作花,蛾眉憔悴没胡沙。生乏黄金枉图画,死留青冢使人嗟?!庇侄牌巍队交彻偶N迨住罚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冢向黄昏?!庇纱丝芍畛僦潦⑻剖逼凇扒嘹!敝汛嬖冢椅娜四投嘤刑峒?,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学色彩。唐代昭君出塞的情节发生了衍变,人物也逐渐变得更加鲜活。这一衍变不仅仅是体现在昭君为母体的诗词、散文等内容上,而且专门凭吊昭君的纪念性建筑青冢也随之出现。唐杜佑所著《通典》里较为清楚的记载了青冢所在的地理位置:“单于大都护府战国属赵,秦汉云中郡地也。大唐龙朔三年置云中都护府又移瀚海都护府於碛北。二府以碛为界,麟德元年(公元644年)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,领县一;金河,有长城,有金河上承,紫河及象水又南流入河。李陵台,王昭君墓?!痹浦卸蓟じ?,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,其管辖范围约今河套、阴山以南游牧民族居住地区。有金河,即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。大黑河发源于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,河水从山中向南流,在折向西南,在辽阔的土默特平原上蜿蜒曲折,后注入黄河。至辽宋时期,有关青冢的记载内容更加丰富,进一步阐明了青冢位置。宋人所著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:“青冢在(金河)县西北,汉王昭君葬于此。其上草色常青,故曰青冢?!薄读墒贰さ乩碇尽飞纤担胺嶂?,天德军,节度使。秦为上郡北境,汉属五原郡。地碛卤,少田畴。自晋永嘉之乱,属赫连勃勃?!嫔癫嵛迥旯ハ拢μ炀?,复为州。有大盐泺,九十九泉,没越泺,古迹口,青冢即王昭君墓?!绷硗狻对贰つ净璐匪担靶烈亚锇嗽?、徙驻青?!薄S纱丝芍?,昭君墓在辽宋之际,就位于丰州地界。丰州城,即今呼和浩特市东。
20世纪30年代的昭君墓
20世纪40年代的昭君墓
清代关于青冢的记载更加详细了。如清人所著《奉使俄罗斯行程录》:“黑河青冢古迹高二十丈,阔数十亩。顶有土屋一间,四壁累砌,藏以瓦瓮。下有古柳一株卧地,中空如船,而枝干上伸,苍茂如虬窠?!G坝惺⑺?,白石狮子仅存其一,光莹精工,必中国所制,以赐明妃者也。绿琉璃瓦砾狼藉,似享殿遗址,惜无片碣可考。石磴有蒙古字,是喇嘛所做?!庇智宄跚荚裨凇冻鋈吐浴分幸菜担骸扒嘹G坝惺?、石马、石狮、石幢。墓顶有小方亭,亭内藏有佛画,细布及豆麦等物,方亭以土坯堵起四面?!?清人张曾撰《归绥识略》:“青冢在归化城南二十里,黑河侧。高十余丈,土色黝然,望之如山。旧说以塞上草白墓草独青,故名。今无草,墓前有石马一,石幢一,残缺不全石碑三俱,近代立。”及至民国前期冯曦《青冢植树记》碑上说,“青冢,曾经发掘出梵文经卷、石虎、木柱、螭纹瓦等文物?!本莸鞑樵谇嘹8浇苍⑾止捍奈?。由此可知,到了清代中后期,青冢以汉代贵族墓葬的形制已见于文献之中。王昭君也从历史人物逐渐的被神化,并融入了佛教文化因素。墓前筑有寺庙,墓顶有祭祠亭、墓旁古柳横卧、墓体两侧石兽并列。这些纪念性的建筑到了民国前期均遭到破坏。
20世纪60年代的昭君墓
通过这些文献记载、民间传说故事及调查可知,青冢确为汉代遗迹。历代史学家、文人墨客、各族人民以此来纪念为民族友好做出历史贡献的王昭君,这与青冢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。如翦伯赞先生所言“在大青山脚下,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,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。昭君墓已不是一个坟墓,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。”
史学大师翦伯赞一行参观昭君墓
昭君墓现状照片
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|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
版权所有: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|
蒙ICP备18002493号-1
|
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
|
网站地图
|
网站建设
:
国风网络